农村建筑节能的纾困之路

2014-07-28

农村建筑节能的纾困之路

被贴上“奢侈品” 标签的节能建筑

在农村地区,现有建筑很多都是传统的砖木结构,建筑保温隔热性能很差,使用过程中能耗大。 同时,农村建筑多缺乏水处理系统,很多采用旱厕,加之垃圾随意堆放,环境污染严重。另外,农村建筑占地都比较大,缺乏对空间的有效利用。

其中,农宅的供暖能耗偏高问题比较突出。有专家指出,目前,我国农村住宅用能总量已经达到3.2亿吨标准煤。农村冬季室内平均室温比城市房屋的平均室温低10℃~15℃,要想达到城市室内的平均温度,农村用能要高出城市用能的1.5倍。这主要是由于不科学建房导致的农宅围护结构热性能差导致的。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农房97%的农宅墙体无保温、厚度整体偏薄,60%以上的农宅使用单层玻璃窗,22%农宅屋顶采用秸秆作为保温材料。

记者在山东农村采访时,曾看到三口之家居住的二层楼房面积超过了300平方米,但是供暖设备却只有一个煤炉,而其他房间则没有任何供暖设备。房主告诉记者,即使供暖,房间整体温度也很低,所以冬天他们一家主要集中在两间房屋里度过。入冬后他们对房屋的有效利用仅达到10~20%,造成了资金和空间的巨大浪费。当记者问到为何在盖房子的时候没有考虑节能保温措施的时候,房主回答说,节能建筑对他们农民来说是奢侈品,而非必需品。为这个掏腰包还不如多盖两间房、多买几件家具实惠。

要改变农民对农房节能的“奢侈”印象,除了宣传节能建筑的好处之外,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院长强万明认为,探索寻求适合农村地区使用的费用低廉的住房节能改造技术,让农民在经济上可以接受是推广农村节能建筑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强万明告诉记者,目前北方农村农房节能面临着以下问题,第一,村镇居住建筑设计水平较低,对节能建筑缺乏理解,对如何发掘和再利用当地传统住宅的合理要素,最大化地利用当地建材,减少居住建筑运行能耗,实现可持续发展缺乏技术支持及示范。第二,农村建筑工匠缺乏节能意识,对相关法规、政策了解不够。村镇居住建筑多由当地小施工队建造,为降低投资,施工方采用一些价格低但热工性能不达标的产品或者随意更改设计,如采用低密度聚苯板、普通阳台木门、去掉阳台窗的一层玻璃等。为方便施工,在不影响结构功能的情况下忽视围护结构保温功能。第三,目前我国对建筑节能技术的研究和利用主要停留在城市中,对农村住宅节能的研究才刚刚起步,缺乏针对农村住宅建筑热工和建筑节能方面的标准规范依据。第四,农村节能建筑市场上达到节能要求的保温隔热材料种类和数量均较少,即使已有的几种节能产品也很少得到运用,且材料和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另外,这些保温材料大多没有结合地方特色,没能挖掘出廉价节能型的农村地方建筑材料。

国标启动 示范作用彰显

针对当前我国农宅节能现状,2013年底住房城乡建设部、工信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绿色农房建设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要求加快推进“安全实用、节能减废、经济美观、健康舒适”的绿色农房建设,强调农房建设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突出地方特色、传统风貌,示范试点带动、敏感区域率先推进,并逐步建立长效机制。

在配发的《绿色农房建设导则(试行)》中,规定了绿色农房实际使用寿命在35年以上。绿色农房使用的钢材、水泥、墙材、门窗等建材和制品应符合相关技术标准要求。给排水、电气、燃气、供暖等设施设备应具有性能检测报告及产品合格证。同时,对绿色农房建筑施工企业或建筑工匠提出了资质要求,将集中统建的绿色农房项目纳入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范围。

此外,《导则》针对我国气候分区也作了较细致的建筑节能要求,如规定严寒和寒冷地区绿色农房建筑卧室、客厅等主要用房布置在南侧,外窗可开启面积不应小于外窗面积的25%,宜采用南向大窗、北向小窗。夏热冬冷、夏热冬暖地区绿色农房建筑体形宜错落以利于夏季遮阳和自然通风,采取坡屋顶、大进深,外窗可开启面积不应小于外窗面积的30%。对外墙、屋面和地面及炊事器具能效的提升、可再生能源应用也都做出相应规范。

“绿色建筑在农村的发展需要相应的政策引导和支持,尤其要建立严密的行政监管制度体系,加强对农村绿色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控制及验收管理,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通知》无疑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推动农宅节能、绿色农宅建设的指导性、纲领性文件。同时,在农村开展绿色农房试点,往往能带动周围村民都购买同一类产品,出现‘邻居效应’,这一适应农村消费习惯的措施是目前行之有效的推广方法。”强万明说。

其实,早在2009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就连续6年结合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在东北、西北和华北开展了农房建筑节能示范。2010年共完成农房建筑节能示范1.5万户,2011年扩大到3万户。同时,为了推动农房建筑的节能示范,还下发了《严寒和寒冷地区农村住房节能技术导则》,组织编印了《农房建筑节能实例选编》。2014年中央安排230亿元补助资金支持全国266万贫困农户改造危房,其中要求东北、西北、华北“三北”地区和西藏自治区14万农户结合危房改造开展建筑节能示范,对建筑节能示范户每户增加2500元补助。在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开展的优秀农房范例评选与推广工作中,对有建筑节能设计、建筑能耗总体较低和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农房设计方案也有倾向。

随着国家的日益重视、相关标准规范以及制度的逐步完善,绿色农宅工作将逐步深入开展,为农村建筑节能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

绿色落地尚缺推动力

其实对于农村居民来说,不是看不到绿色建筑的舒适性和长期回报,但是对他们来说,在建筑初期拿出一笔不菲的现金来换取将来看不见摸不着的收益是一件不可靠的事。绿色建筑较传统建筑而言,在初期造价上要高一些,但在过程使用中以节约能源开支的方式达到全寿命周期内的经济性,然而正是绿色建筑的长期回报和经济性反而成为它在农村市场发展的障碍。要深入展示绿色农房的“好”,需要借助地方政府的推动力。

北京市采取的是补贴办法。《北京市民用建筑节能管理办法》将在今年8月1日起施行,该办法对农村集体建设及农民自建农宅的节能要求、管理作出详细规定。针对农村自建住宅,管理办法指出,经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符合本市节能标准、采用清洁能源的农宅,可以按照规定给予补贴。对此,市住建委科技与村镇建设处处长刘小军表示,农宅改造补贴政策自2006年开始试点推出以来,按照节能要求新建和翻建的农宅,可享受2万元市级财政补贴;按照节能要求改造的农宅,可享受1万元市级财政补贴。“除市级补贴外,各区县还出台相应的补贴政策,两重补贴加起来,可大大提升农民进行农宅节能改造的积极性。自2006年以来,北京市已累计完成近40万户的农宅节能改造。”刘小军说。

甘肃则是利用太阳的恩惠,用较小投入换取更大产出。甘肃从2013年开始在全省推广实施农村建筑节能“南墙计划”。“南墙计划”是指在农村地区建筑物朝阳的南立面上加设阳光间、暖廊,配设太阳能光热、光伏等设施设备,达到提高居住舒适度、降低化石能源消耗的一种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利用形式。先期选取部分村庄作为示范村,结合农村危房改造、新建村民小区等工程的实施,在农村建筑中逐步推广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太阳能光热热水技术和太阳能光电技术,并与农村新建建筑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使用。同时,积极发掘当地节能产品、技术,不断丰富“南墙计划”的内涵。

各地对绿色农房的推行,势必需要绿色建材的支持。《通知》也指出要带动一批绿色建材下乡,引导农村建材市场向绿色消费升级,推广应用节能门窗、轻型保温砌块、陶瓷薄砖、水性涂料等绿色建材产品,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村地区推荐使用新型轻钢结构房屋。在政策引导下,越来越多的建材企业将目光投向了农村市场,他们更积极地选择为农民提供住宅和绿色建材,如北新建材开发的新型房屋,采用主体结构为钢骨结构体系,墙体采用“双保温”+“双隔层”,可以做到保温节能、冬暖夏凉,正在试水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村地区。有业内人士建议政府部门制定建材下乡的政策补助标准,以此综合国家、各地方政府以及居住人等多方面渠道,打通绿色建材下乡的资金通道。

阅读3
分享
写评论...